施志忠:梅花香自苦寒來
【發布日期:2015-01-22】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委員名片
施志忠,市政協委員,秀嶼區大丘中學校長。1993年,時任莆田縣笏石鎮中學團委書記的他經上級組織考察后,調到剛剛開辦且條件艱苦的大坵初級中學(大丘中學前身)工作。十七年過去了,他把昔日這所一清二白的初級中學發展到現在的完全中學,學校辦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天道酬勤,他本人先后獲得市“新建初中校十佳校長”、省“職工體育工作先進個人”、市“中小學優秀中青年校長”、省“共青團良師益友獎章”、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區“十佳校長”和市“勞動模范”等30多項榮譽稱號。
在秀嶼大坵這片沃土上,一朵教育奇葩盡情綻放著芬芳,引來贊聲陣陣。
這朵奇葩乃大丘中學,一所剛剛創辦十七年的農村完全中學,在一個年輕人施志忠的帶領下,由新布點初級中學起步,一躍而成為全市知名的職業中學,再躍成為名列秀嶼區前茅的完全中學,其間歷經風風雨雨。
翻開大丘中學的辦校歷史記錄:自開辦學校至今,雖然只是短短的十七年,但她的每一頁都記錄著辛勤的創業史和自豪感,每一步都記載著創業者的榮光。
●白手起家創業艱
白手起家,對大丘中學發展之路來說,毫不為過。這當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施志忠功不可沒。早在1993年,時任笏石鎮中學團委書記的他,就被上級組織部門考察后調到條件很差、剛剛開辦的笏石鎮大坵初級中學(大丘中學的前身)來工作。
在施志忠及其他校級班子成員的領導下,大丘中學圓滿完成了兩次巨大的跨越。校園建筑面積不斷擴增,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在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師生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升學率年年遞增。校園還實現了綠化、美化、水泥化,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成為全區為數不多的省級花園式學校。就這樣,一所充滿陽光的學校在秀嶼城區巍然聳立,并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
剛剛創辦之初,大丘中學可以說是一清二白:教學設備很簡陋,教師思想不穩定,教學質量上不來。面對此情此景,施志忠也深感壓力千斤。但他與生俱來在任何艱難情況下都不會退縮,絲毫也不怯步的性格,很快讓他調整心態,理順思路,知難而進。隨即開始深入調查研究,根據校情,首先從加強教師師德入手,組織教師學習和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而迅速調動學校老師的積極性,使之形成一股愛崗敬業,重教育、愛學生之風,恢復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敢于創新出特色
人心思變,人心思進。10多年來,在全體師生的支持下,施志忠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多方尋求和拓寬辦學之路。經過深入的調查核實,他發現當時莆田縣沿海地區和山區各小學的體育、音樂、美術等技能學科教師嚴重缺乏,他決定從解決師資入手。經過數月的奔波勞累,他向上級主管部們提交了辦學辦班報告。1994年10月,笏石大丘初級中學兼辦的音樂班正式開學了,并初見成效。第二年又增設中等師范類體育、音樂、美術三個專業,又喜見成果。這些師資的成功培育和順利畢業,緩解了莆田沿海地區和山區師資緊缺的燃眉之急。
1995年7月15日,經莆田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笏石鎮大丘初級中學晉級為“莆田市笏石職業中學”。2002年,針對秀嶼區所在地只有唯一的一所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高中部,許多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在無奈之下只得去外地求學。在這遠離家鄉,路途遙遠,又多有不便的情況下,施志忠再次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報告,要求拓寬辦學之路,這就是增設普通高中班。
在當時基礎設施滯后、生源質量較差、辦學經驗不足、社會信任度不高的情況下,施志忠依托校情,充分利用職業辦學過程中的體藝類師資優勢,找準切入點,以特色辦學為宗旨,尋找學校的增長點。經過9年的艱苦拼搏,辦學再次見成效,從2005年首屆高考起,學校連續六年高考都名列全區前茅。2005年本科上線65人,2006年本科上線95人,2007年本科上線135人,2008年本科上線165人,2009年本科上線211人,2010年本科上線209人,上線率高達47.72%。其中,周翔達、謝少軍、鄭智敏等三位同學先后獲得莆田市方偉廉獎學金。
隨著辦學成績的不斷提高,大丘中學得到了社會及上級有關部門的公認和大力支持,社會效益明顯提升。高中招生逐年增長,2010年秋季高一招生達810人。學校的硬件建設也一年變了一個樣,先后共新建理化生實驗室12間、多媒體教室6間、語音室1間、計算機房2間以及高考播音、監控系統等。學校還先后獲得全國“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省“第八屆文明學校”、省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市第七屆、八屆“文明學校”、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全國青少年健身俱樂部”、“福建省首批體育特色學校”、“莆田市基層先進黨組織”、多次被秀嶼區委區政府評為“教育先進單位”等近百項區級以上集體表彰。
●梅花香自苦寒來
施志忠還是教學改革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他想方設法推進初中階段新課程改革,積極探索和實施高中新課程的教研、教改新路子;他嚴格執行“培訓、上崗”的原則,尤其注重學校校本課程培訓、開發;他領導和組織了各級教研活動,倡導集體備課,每學期開展教師教育教學業務競賽,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他立意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走出了集初中、職業、高中于一身,具有大丘中學辦學特色的新路子;他狠抓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向45分鐘要質量;他撰寫的《大面積提高初中教學質量教學》、《淺談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 培養跨世紀合格人才》等文章在CN級報刊陸續發表。在施志忠的不懈努力下,大丘學校的新課改工作也走在了全區前列,學校出現嶄新的精神風貌。2009-2010年度全校教師有46人次獲得區級以上教師業務競賽獎項。
“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多年來, 施志忠以校為家,兢兢業業,鞠躬盡瘁,開拓創新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公認。他的出色工作能力在學校的管理、教學成果中得以體現,又先后獲得市 “新建初中校十佳校長”、省“職工體育工作先進個人”、市“中小學優秀中青年校長”、省“共青團良師益友獎章”、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區“十佳校長”和市“勞動模范”等30多項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施志忠誠心守護委員的榮譽,牢記委員的使命,履行委員的職責。擔任委員以來,每年都寫出數件相當有份量的提案。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校園周邊安全等提案經我市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反響。政協的調研視察等活動,只要有安排到施志忠,他都抽空參與,積極為我市發展建言獻策。施志忠始終認為,既然擔任政協委員,就要對得起這個光榮的稱號,為社會發展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時報記者鄭育俊 通訊員 葉文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