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提案參考目錄 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會議精神,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獻計出力;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加快補齊我市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和城鄉民生基礎設施領域短板,為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獻計獻策; 實施“莆田智造”,發展先進制造業; 加快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鞋服、建筑、能源等傳統優勢產業; 提升園區綜合功能,發展綠色工業園區; 加強以港口為重點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功能; 發展壯大臨港產業,優化產業布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港口倉儲基地建設,打造東南亞沿海大宗散貨交易中心;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實體經濟; 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發展壯大藍色經濟,建設海洋經濟強市; 發展現代漁業,打造海洋生態立體養殖示范基地; 深入實施“多規合一”,做好各項發展規劃編制; 全面推進城市設計工作,提升城市品位; 實施城市網格化管理,推進智慧莆田建設; 加快城市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建設; 健全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型城市; 加強中小企業創新支持; 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精細農業、休閑農業; 培育發展特色小鎮,發展“一鎮一品一業一鏈”; 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實現城鄉“五個一體化”; 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 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加大傳統古村落、歷史文化名街名鎮名村保護力度; 加快莆田機場建設;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創建節約型機關;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推進防災減災工程體系建設; 加強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 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推進城鄉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披露、嚴懲重罰制度; 推進南北洋水系、城區內河治理;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保護和合理開發城市綠心,推進生態綠心保護立法; 推進旅游和產業融合發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大力實施“莆商回歸”工程; 拓寬投融資渠道,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主動承接自貿區政策,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 推進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建設;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拓展對外貿易,建設貿易強市; 加強莆港澳僑合作;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打造海絲節點城市; 構建清親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積極發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 發展健康產業,推進健康莆田建設; 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體系; 推進社會辦醫;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發展體育產業; 深化養老、醫保、工傷等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保障和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推進新聞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加快文藝工作者隊伍建設; 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構建平安莆田;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市; 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發展; 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發展相適應;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和發展慈善事業; 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